2022年12曰12日下午,在“**集团企业文化纲要发布会”上,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、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应邀通过视频发表演讲:《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》。
众所周知,“企业文化”一词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从美国学者迪尔和小肯尼迪合著的Corporate Cultures一书中翻译过来的。上个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“企业文化热”,实际上是美国人学习日本管理模式的感悟。所谓“Corporate Cultures”正是日本“社风”一词的对译:“社”指株式会社,就是日本对企业的称呼;“风”则指一个企业的风气。而日本企业的“风气”则来自中国儒家的道德教化,即孔子所说的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;草上之风必偃。” 实际上,日本很多企业的“社风”,都直接取自儒家的经典。例如,丰田公司的“天地人智仁勇”,京瓷公司的“敬天爱人”等等。这就表明,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本身就有着不解之缘,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就带有儒家思想的基因。
2017年1月25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: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,培育现代企业文化”;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大,在报告中指出:“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,弘扬企业家精神,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。”这些,都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。
那么,我们如何把儒家思想融入企业的生产与生活、经营与管理,涵养企业精神,培育企业文化,助力企业发展呢?黎红雷教授在演讲中,结合当代新儒商企业的实践案例,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回答。
第一个方面:德以治企,教化为先。
我们知道,“德治”是儒家治国之道的基本原则。孔子指出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[1]这里的“道”是“引导”、“领导”的意思,“政”指政令,“刑”指“刑罚”,“德”指“德教”,“礼”指“礼法”。至于其中的“格”字,有多种解读,综合起来,可理解为“自我改正而真心归服”。如此,孔子原话的大意是:用政令来引导他们,用刑罚来规范他们,民众只是企求免于犯罪,内心却没有羞耻感;用德教来引导他们,用礼法来规范他们,则民众不但有羞耻感,并且能够自我改正而真心归服。当然,儒家也并不是主张完全可以不要刑律,不要政法,只是在儒家看来,道德比起刑法来说,更容易获得民心,从而更容易取得有效和持久的治理效果。正如孟子所言:依仗实力来使人服从的,人家不会心悦诚服,只是因为他本身的实力不够的缘故;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,人家才会心悦诚服,就好像七十多位大弟子信服孔子一样。儒家“德治”所致力的,就是这种使人“心服”的功夫。
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“德治”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,展现出“以德治企,教化为先”的新时代企业文化。他们致力于塑造新时期的工商业文明,创立独特的经营和管理机制,把社会、他人、自身利益融为一体,创造了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底蕴的崭新治理模式,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世界级企业的管理制度融为一体,确立了中西合璧的普适性企业文化。在他们看来,中国文化的内涵就是一个“德”字。“德”是做人应有的规矩、做人最基本的属性,丢掉了这个根本,人在处理事情、处理人与社会、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,无论做官、经商,还是做学问,就会出现大麻烦。以“德”为根本,每个人都会严格要求自己。
《礼记·学记》上说: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”在儒家看来,领导者的职责就是以身作则,教化民众。治理就是教化,治理者就是教化者,治理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。领导者受到教化就能爱护民众,民众受到教化就能发动起来,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。为此,当代新儒商企业提出“三为一德”的理念。第一是“为人之君”,就是要有君子般的风度和君王般的责任。须知领导是一种责任,而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荣誉和待遇。企业领导者必须对企业负责,对员工负责,对社会负责,切实承担起“一家之长”的职责。第二是“为人之亲”,就是要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自己的下属。领导者对待每一位下级,都要有“如保赤子”般的感情。企业领导者对自己的员工要有亲情般的关爱,遇事替他们想一想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只有以亲情般的诚心对待你的下级,对待你周围的人,你的工作才会做好。第三是“为人之师”,就是为人师表,率先垂范。企业文化建设,干部的以身作则很重要。你要求大家做到的,自己先要做到;要求别人不做的,自己首先不要做。在这个基础上,如果大家能够从你身上学点东西,这个境界就更高了。所以,管理干部就要加强自身的修为与学习,以便对员工进行教化。“为人之君”、 “为人之亲”、 “为人之师”,这三句话构成了一个“德”字。“德”是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和风范。以德平天下人心,大家就会无怨无悔地跟着你走。
第二个方面:义以生利,利他经营。
儒家主张“义以生利”,把治国理政当作精神价值创造物质价值、精神价值制约物质价值的过程。在价值认识上是“见利思义”,一个以精神追求为最高价值的管理者,行动要想着礼,办事要想着义;不做贪图利而违背礼的事情,也不要因为不合于义而感到内疚。在行为准则上是“取之有义”,富裕和尊贵,是人们所欲望的;如果不依着正当的途径去得到它,一个以精神追求为最高价值的管理者就不会接受。在实际效果上是“先义后利”,把义放在首位然后取利的,就可以荣耀相随、处处通达、驾驭他人;把利放在首位而后才求义的,就耻辱困扰、窘迫交加、受制于人。在价值评判上是“义利合一”,无论是义还是利,都是人们所不可缺少的,英明的管理者如尧舜也不能排除人民的物质需要,昏暗的管理者如桀纣也不能禁止人民的精神追求。这些论述,全面地展现出儒家义利观的丰富内涵。
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“义利”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,展现出“义以生利,利他经营”的新时代企业文化。他们基于儒家的义利观,以“利他主义”为基础,形成了自己的经营哲学。在他们看来,考量企业成功的重要准则,不是我们有没有成功,而是我们的客户有没有因为我们而成功?如果我们过早地成功了,客户就不会成功。当然,如果能够做到一起是最好,我也成功了、客户也成功了,但是只有一条路的时候,你要放弃什么?那就是放弃自己的利益,让别人先成功。这是21世纪做企业的普遍原则。相信别人要比你重要,相信别人比你聪明,相信别人比你能干,相信只有别人成功你才能成功。
在孔子看来,如果天下无道,你通过发不义之财而获得富贵,这当然是可耻的;但是如果天下有道,你循道而行而获得富贵,这当然是光荣的。相反,如果天下有道,你不循道而行去创造财富,却自甘贫贱,这在孔子看来也是可耻的。我们知道,古代有“士农工商”,现代有“工农商学兵”,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“商人”只是社会的分工,本身并无贬义。从创造财富的动机与手段来看,商人起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:生意人、企业家、儒商。生意人有“三会”:会计算、会经营、会赚钱;企业家在生意人“三会”的基础上增加了“三有”:有勇气、有抱负、有情怀;儒商则在生意人“三会”和企业家“三有”的基础上增加了“三讲”:讲仁爱、讲诚信、讲担当。儒商与一般商人的区别,不是不追求财富,而是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。儒商就是商界的“君子”,其职责就是运用儒家商道智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。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当代企业家提供了创造财富、报效国家的舞台。由此,当代新儒商企业一方面认识到经商必须赚钱:“为人不可贪,为商不可奸,若要做善事,还是先赚钱”;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:“赚钱过三关,法律是底线,道德要约束,良心最值钱”;而且更进一步认识到要将自己赚来的钱回报社会:“独善非至善,兼济方圆满,善心有善报,天地大循环”。
第三个方面:信以立世,诚以待人
“诚信”是儒家的道德范畴。所谓“诚”,就是真实无妄、诚实不欺的意思;所谓“信”,就是心口合一、言行一致的意思。儒家创始人孔子十分重视“信”德,指出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[2]孔子的孙子子思则十分重视“诚”德,指出:“诚者物之终始,不诚无物,是故君子诚之为贵。”[3]在子思所著的《中庸》一文中,“诚”与“信”开始相提并论;孟子和荀子沿着子思的思路,进一步明确将“诚”与“信”联系起来。从此,“诚信”作为一个表达“内诚于心而外信于人”的重要道德范畴,成为人们的立身之本、交往之道、治国之要和事业之基。
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“诚信”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,展现出“信以立世,诚以待人”的新时代企业文化。他们基于儒家的诚信思想,提出“人品、企品、产品,三品合一”,以员工高品行的人品,形成高品位的企品,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。这样的品牌观念,追求的是消费者百分百的安心,体现的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与责任,赢得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与赞誉,是一种更为高超的品牌营销学。企业要经营,要生存,要盈利,经营之道是什么?《论语》里面有一句话叫“修己以安人”,表面上看好像和经营没什么关系,但事实上,这是最根本的经营之道。“修己”,有两个主体,一个是企业家自身,一个是全体员工。每一个人都要“修己”,修身心、尽本分;然后是“安人”,让人心安定。“安人”主要有两个对象群体,一个是员工,一个是顾客。如果把自己修炼好,同时把顾客、员工安顿好,企业还会不成功?还会没有利润吗?
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“诚信”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。在“内诚于心”方面,提出“五个一”的具体措施,从确定志向、阅读经典、改正过错、孝顺行为到每天做好事,全方位涵养员工的诚实品格。在“外信于人”方面,品牌的涵义,就是定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感觉;品牌的口碑,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与赞誉;品牌的追求,就在于消费者百分百的安心。为了让消费者安心,就要真心帮助顾客解决问题,诚心站在顾客角度思考,贴心为顾客提供服务,全心关怀顾客幸福,以专业知识说服消费者,以至诚服务感动消费者,以儒家文化感染消费者,从而以自己的真诚赢得顾客。
“智”是儒家“三达德”[4](智、仁、勇)之首,孔子说:“智者不惑”[5],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。儒家之“智”的一个重要体现,就是“时中”。与很多人心目中儒家的“保守”形象不同,真正的儒家其实是主张与时俱进、趋时而动的。《周易》中多次提到“与时偕行”[6]。儒家的时变观,一是“顺时而变”,抓住有利的时势,乘势而上,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二是因变而变,主动地因应时势的变化而变化,根据现实的时势而作出正确的决策。三是权宜而变,依据一定的时势(包含时间、地点、条件等要素)而转移。四是时中之变,中庸就是合适,就是通过与时变化的途径而达到合适的目的。五是不变之变,“变易”的过程中有恒常之秩序,变而不乱,变而有常。
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“智者不惑”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,展现出“智以创新,与时俱进”的新时代企业文化。他们致力于成为“时代的企业”,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。在他们看来,只有时代的企业,没有成功的企业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企业都想长盛不衰,但实际上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企业。一般来讲,很多企业都是昙花一现。如果这个企业成功了,那么,它所谓的成功,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。所以说,企业应该是时代的企业,也就是说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就是成功的企业。儒家经典《周易》所包含的 “三易”,就是变易、不易、简易,非常适合市场的原则。“不易”就是市场有一个原则,是对用户的真诚,这个是永远不变的,“变易”就是市场万变,你应该变到它的前面去;“简易”就是所有的管理都应该是最简化的,我们用最简化去应付最复杂的东西。这就是最高的智慧。中国最高的智慧是中庸,应该是找到一种方法,这就是《中庸》当中说的“极高明而道中庸”。
“中庸”是儒家的最高智慧。儒家经典《中庸》把“中庸”与“时变”结合起来,提出“时中”的概念,既揭示了“中庸”原则的时变性,又展现出“时变”思想的适中性。受此启发,当代新儒商企业提出“创造市场”的观念。所谓“创造市场”,就是不局限于在现有市场中争份额, 而是以自己的优势另外创造新的市场,即不去争现有蛋糕的大小, 而是重新做一块蛋糕去享受。这也符合《周易》中的“三易”原则:“变易”,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,是动态的,不是静止的;“不易”:万变之中有不变的规律, 这就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是永远不变的;“简易”:把市场中纷繁的问题化繁为简,化难为易来解决。一个企业永恒的追求,就是要真正变成一个时代的企业。
第四个方面:仁以爱人,厚德载物。
“仁爱”是儒家“三达德”(智、仁、勇)的核心,孔子说:“仁者不忧”[7],意思是说:有仁爱心的人不会忧愁。据《论语·颜渊》记载:“樊迟问仁。子曰:‘爱人。’” 关于“仁爱”的对象,孟子提出: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”[8],主张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,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。北宋儒者张载提出“民胞物予”,主张天下的民众都是相互依存的血脉同胞,天下的万物都是亲密无间的友好伙伴。明代儒者王阳明提出“万物一体”,把天地万物都当成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。这些,都体现了儒家宽厚包容的博大胸怀,正如《周易》所说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[9],这就为企业、社会、自然等不同层面“生命共同体”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。
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“仁者不忧”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,展现出“仁以爱人,厚德载物”的新时代企业文化。首先是“亲亲”与企业生命共同体的构建。儒家“亲亲”的本意是亲爱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。儒家十分重视家庭,在他们看来:家庭组织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础,家庭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前提,家庭制度是所有文明制度的起点。受此影响,当代新儒商企业把企业当作“家”,把员工当作“家人”,自己则当好一位尽职尽责的“大家长”,率领“家人”一起建设“幸福大家庭”。在他们看来,企业是家,董事长是大家长,董事长像父母一样关心公司高管,爱护每一位员工。管理层也会学习效仿,这就是上行下效,兄友弟恭。管理层关怀员工,员工之间也会相互关爱,像兄弟姐妹一样,彼此关心彼此爱护彼此协助。这样的“家”,其成员并没有血缘关系 ,却获得了血缘家庭所具有的亲密感,实际上是一种“拟家庭化组织”,为企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可行的途径。
第五个方面:勇以担当,自强不息。
“勇”是儒家“三达德”之一。孔子说:“勇者不惧”[10],意思是说:勇敢的人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。儒家不仅是儒雅的谦谦君子,也是坚强的刚毅勇士。对于君子之勇,荀子借用孔子与子贡“观水”来比喻:流水奔赴万丈深谷也毫不害怕绝不迟疑,这就是勇;又借用孔子与子贡“观玉”来比喻:美玉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,这就是勇。在此基础上,荀子更进一步提出“上勇”的境界:天下都能接受我的主张,我就和天下人共创安乐大业;天下人不接受我的主张,我就岿然独立于天地之间,面对非正义,表现出大无畏的勇气来,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勇。
《说文》上说:“勇,气也”,所谓“勇”就是在信念的驱动下,所体现出的一种无所畏惧、敢于担当的行为及精神。《周易》上说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[11]所谓“自强不息”指的是努力奋斗,永不懈怠的一种积极的人生信念,是儒家之“勇”的内在驱动力。前人所作的一副对联正体现了这种信念的力量:“有志者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”[12]有志向的人做事情肯定会成功,项羽不留退路,终于打败了秦军,秦朝的关隘最终成为大楚的地盘。上天不会辜负苦心之人,越王勾践忍辱负重,睡柴草,尝苦胆,最终以少数越兵打败了吴国。自强不息,努力奋斗,无所畏惧,勇于担当,是成就一切事业的精神动力!
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“勇者不惧”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,展现出“勇以担当,自强不息”的新时代企业文化。他们特别强调奋斗精神。首先,企业要有奋斗意志:“敢于胜利、善于胜利”;“除了胜利,我们别无选择”。其次,企业领导者要身先士卒:“我若怕死,何来让你们艰苦奋斗?”再次,企业干部要带头奋斗:“没有奋斗意志的人,不能带兵。”复次,企业成员要共同奋斗:“胜则举杯相庆,败则拼死相救”。最后,企业要以奋斗者为本,人力资源机制和评价体系要识别奋斗者,价值分配要激励奋斗者,导向员工的持续奋斗,“决不让‘雷锋’吃亏,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”。
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,气候变化、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抬头,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,世界经济在脆弱中艰难复苏,全球治理面临巨大的挑战。世界怎么办?中国怎么办?中国企业怎么办?当代新儒商企业认识到: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要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。企业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,是中华民族复兴大厦的“顶梁柱”。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积极性、主动性、能动性和创造性,刚健顽强、积极进取,百折不挠、永不松懈,为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奋斗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,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;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,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,磨砺意志,坚定信念,攻坚克难,乘风破浪,到达胜利的彼岸。
这里跟大家分享华为公司的故事。2019年,就在美国打压华为最严峻的时候,华为的内部网站上贴出了一架飞机的照片。这是一架在二战中被打得像筛子一样、浑身弹痕累累的伊尔2型飞机,依然坚持飞行,终于安全返回。照片上方的文字是:“没有伤痕累累,哪来皮糙肉厚,自古英雄多磨难!”华为人就是用这样的形象鼓励自己:即使什么都没有了,只要人还在,就可以重整雄风;所有一切失去了,不能失去的是“人”,人的素质、人的技能、人的信心很重要。“一边修飞机一边飞”,华为人就是以这种大无畏的顽强拼搏精神,顶住美国举全国之力的打压,成为中华民族的当代英雄!
党的二十大提出: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,增强文化自信,围绕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,发展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,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,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。”企业文化是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,儒家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。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守正创新,把儒家思想融入企业的生产与生活、经营与管理,涵养企业精神,培育企业文化,助力企业发展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再创辉煌!
[1] 《论语·为政》。
[2] 《论语·为政》。
[3] 《礼记•中庸》。
[4] 《礼记·中庸》:“知(智)、仁、勇三者,天下之达德也。”
[5] 《论语·子罕》。
[6] 《周易·损卦》:“损益盈虚,与时偕行”;《周易·益卦》:“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”。
[7] 《论语·子罕》。
[8] 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
[9] 《周易·坤卦·象曰》。
[10] 《论语·子罕》。
[11] 《周易·乾卦·象曰》。
[12] (清)吴恭亨:《对联话》。
联系人:秘书处
手机:13466642166
邮件:bjrxwhcjh@163.com
地址:北京市大兴区旧桥路25号院东亚五环国际6号楼1402